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曇霜の文閣☆☆☆琢磨☆粹練☆精進


by frost515

荷蘭的番人調查

作者: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等編譯。
書名:《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
篇名:
〈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頁1-38。
〈村落戶口調查所見的荷蘭之台灣原住民族統治〉,頁39-56。
〈一六五五年台灣東部地方集會所〉,頁57-70。
〈荷蘭統治下位於台灣中西部的QUATAONG村落〉,頁71-102。
出版項:臺北板橋:2001,稻鄉。
導讀:曾耀毅

荷屬東印度公司的統治
荷蘭來到台灣,以Tayouan(大員,台南安平)作為根據地,接著1625年元月,長官宋克(Sonck)親赴Sinckan(新港或Tagloeloe)社(今台南新市),以十五匹 纊布(Cangan),取得Saccam(赤崁)一地,作為根據地。接著Soulanph(蕭壠或Toeamimich,台南佳里)、Backlauan(目加溜灣,台南安定)Mattauw(麻豆或Toukapta,台南麻豆)等諸社擺出求取合好姿態,荷蘭於是占據台灣。
荷蘭初來台灣,便與日本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加上與新港社人的關係惡化,導致荷蘭士兵被麻豆社所殺,雖然荷蘭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日本交惡,但是日本在1630年代後期實行鎖國政策之後,使得荷蘭可以安心致力於台灣的統治。麻豆社的事件,荷蘭在得到新港社人的協助之下,率領五百士兵討伐,而後又依序征服傀儡人(Maka-tau居住地)、Tevorangh(大武壠,台南善化)、Tilaossen(諸羅山或Laos’,嘉義)、Dorko(哆囉國,台南東山東山村)、蕭壠、目加溜灣、新港等十五社;台南以南的Tapouliangh(大木連,屏東萬丹社上村)、阿緱(ㄍㄡ,屏東市)、Swatalauw(塔樓,屏東里港塔樓村)、Pangsoya(放索,屏東林邊水利村)等十三社,計有二十八社代表集合於新港社,宣示服從荷蘭統治,之後又增加瑯嶠(ㄐㄧㄠˋ,阿緱)地方東邊的八社,及諸羅山以北的五社,合計達五十七社。
這些歸順的各社,舉辦歸順儀式,以交出數株植於土地的檳榔與椰子的幼樹(有時是香蕉)來宣示對荷蘭的服從,意味土地與產物的奉獻;再由荷蘭賞賜國旗、首長籐杖、禮服等,籐杖上有VOC的銀飾作為權威的標誌,藉此表示成為荷蘭的庶民。
地方集會(Landdagh)的成立
荷屬東印度公司(VOC)起用為傳播基督教而來,且熱心學習語言的喀爾文教派牧師為政務員,厚植政治力,方法之一便是定期舉辦地方集會。右表為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各地方所召開地方集會的時間表。
首次的地方集會是在1641年4月11日所舉辦,計有北部六社、南部八社,共十四社、四十二名代表與荷蘭長官面會,報告各村狀況,也獲得若干贈物,自此開始,類似的集會即稱之為「台灣地方集會」(Landdagh)。
揆一(Frederik Coyett)在其著作《被遺誤的台灣》提到:長老(村民的頭人)由各村落選出,由台灣長官任命為該村落的首長,所有這些村落首長,必須每年一次,大抵在四月末頃,集會於公司的長官之下,報告有關各地方的政治狀況。不過聚會大抵於每年三至四月間滿月之時舉辦 (淡水、卑南稍遲),由各村之首長、長老等數人集會於台南、卑南以及淡水。
另外,在地方集會時,參與集會的村落首長與長老們有傳達東印度公司的命命以及報告各村的統治狀況的義務。其中表現較佳而有實績者,公司會賞與衣服、帽子及煙草等等,反之則禠奪首長的地位。長老退任的村落,則於村落中,自最適合者中選擇繼任者。

戶口調查表的製成
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涉及全島的有六個:1647年、1648、1650、1654、1655年及1656年的戶口表,目前收藏於海牙的國立總文書館。戶口表多於每次集會後一個月的五月所製成,大致包含了首長的名字、戶口的數目、人口的數字、壯丁、人口數、戰鬥員等武裝能力者,乃至於寡婦的數字,也都詳盡調查成表。
戶口表也因為統治力在各地區域的不同,而有精細的差異。大體而言,以台南為中心的南北附近海岸平原地區較詳細,而北部淡水、基隆則較粗略,全國主要分成四區:(1) 北部(台南以北地區)、(2)南部(台南以南地區)、(3)東部(卑南台東地區)、(4)淡水(北部台灣地區)。
荷蘭同時也在這四個區域採取當地常用的語言,最為彼此溝通的工具,如:北部為新港語(Siraya)、Favorlang語、Camachat語;南部為大木連語(Tapouliangh、Maka-tau)、Parrowan(排灣Paiwan?)、Tonggotwal語;卑南應該為卑南Puyma語;淡水大概為凱達格蘭語(Kelagalan語)。

一、北部地方集會區
以台南以北的村落為主,舊時住有Siraya、Favorlang、Camachat及說高山話的人,包括現今的台南、嘉義及其山地、彰化、台中等西部海岸的地方,大致以大甲溪(Patientie河)為界。荷蘭末期,似乎將勢力伸到水沙連。
以台南為中心,位於北方西海岸的各社,因與荷蘭接觸較早,已有中國人種植稻米、砂糖。台中、新竹等方面的原野,則是以鹿製品為主。大致可以用語言分為三個區域:
1.第一區域:西拉雅語,即現在的台南至嘉義一帶。包括:新港、目加溜灣、蕭壠、麻豆、哆囉國、諸羅山、Dovaha(打猫?)等村。
2.第二區域:Favorlang語,約今北港溪上游至大肚溪中間一帶諸村。包括:Favorlang(Ternern)、Batsiakan(猫兒干)、Tackeijs(二林)、Turchara、Taurinap(西二林、鹿港附近)、Doubale Basan(大Doubale)、Balbeijs(眉裡)、Doubale Basan(小Doubale)、Goumol(猴悶或土庫)、D’haliboo(他里霧)等諸村。
3.第三區域:諸羅山至中央山脈的山麓一帶,即今嘉義縣、雲林縣近中央山脈附近的區域。包括:Takopulan、北鄒族的Tapangh(達邦)、北鄒族Tufuya(特富野)的Tivora(知母朥)、Kanakanabu(簡仔霧或Kanabu)等。
4.Quataongh(Camachat):位於大肚西與大甲溪間,當時還統治有十八村落,如右表。
以上這些地方的原住民再十九世紀初葉,大多遷移至南投埔里,或者已經漢化,也就是所謂的平埔族混居於漢人之中,而多半已不能辨識。
 
二、南部地方集會區
此區於1653年末開始進入荷蘭勢力範圍,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八區:
1.Verovongh附近:是說著Siraya方言的Makataou語的民族居住在下淡水溪流域的鳳山、阿緱一帶,土田滋教授則認為兩者很可能是使用不同的方言。包括上淡水、下淡水、塔樓、放索等諸社。
2.瑯嶠(Lonckjouw)諸村:恆春地方排灣族諸村落,清代以瑯嶠十八社聞名。
3.Toutsikadan:現今排灣族Cov-tsukadan社之名。 該溪谷可能是在力里、古樓附近。
4.Dalissiou:應是林邊溪上游北岸山腹Calasiu社的峽谷附近。
5.Siroda(Ziroda):為Surula之訛,應是東港溪上游,加走山溪右岸山腹,現今加走山社附近,此地包括Sotiner(山豬毛,Sotimor)等四村。
6.Pagiwan:即Paiwan,居隘寮南溪上游。
7.Kinitavan:或許為今下三社番(魯凱族之一部),即墩仔社,居濁口溪、墩仔溪合流點東方,自稱Kinudavan、Kinalavan。
8.Tedackjangh:或許指尾寮山西南方三磨溪社附近之地。

三、卑南地方集會區
東海岸南部,即現今台東附近,有Panapanayan族卑南(Pyuma)大社的存在。荷蘭知道此地,乃是由於聽到金礦產出的傳聞,因為產金的傳聞,使得荷蘭開闢了自南部海岸或下淡水溪上游往返的道路。但是由於統治力薄弱,僅調查了村落戶數,但也非常不完備。地區集會自1652年起,曾舉行數次 ,1657年後因為天花的流行而延期,之後又由於鄭成功要來攻打的傳聞,也因此未召開。
1.Puyuma:是卑南的大社,此地方大體是以現在台東卑南為中心的卑南八社。
2.Bacanan:應是北絲鬮(ㄐㄧㄡ)(初鹿)西北之Wakanga(Vakangan),或指內本鹿。如此則與南部集會區的Kinitawan所述相同。
3.Tawaly峽谷:位於太麻里溪流域地區,此地越過中央山脈,與排灣族之種種系統往來,Puyuma也自北方流入,住有屬於排灣族的斯卡羅乎人。
4.Tarrewatty:應指虷仔崙溪上游地帶,該峽谷以南海岸,即虷仔崙溪至大竹高溪之海岸地方。

四、淡水地方集會區
荷蘭雖然本來就有驅走西班牙的計畫,但是加入其進行的原因是在於說,東部產金的傳聞,從卑南上去有所難度,因此為了取得盛傳東海岸所產的金礦,因此必須將北部的台灣拿到手。最後,由於西班牙為了討伐民答那峨島上回教徒,將在台軍隊削弱,給予荷蘭可趁之機。
在拿到北部台灣之後,地方集會僅於1653年、1657年兩年舉辦 ,因為此地通譯曾被殺害,特別是噶瑪蘭三大社地方,因無通譯報告當地狀況,因此而記述不良。淡水以南的桃園、新竹甚至大甲,因為住民凶暴,使得荷蘭在此地域較為棘手,即使有村名,也由於史料的缺乏,而難以佐證、辨識,使得在地方的辨認上有困難。此區主要可以分五個小區域:
1.Katagaran、Basai:李壬癸認為Katagaran為北部平埔族的總稱。Basai則曾經出現在西班牙與荷蘭的紀錄上,居住於基隆淡水等海岸地域、三貂角附近。
2.Pinerowan河:指今日新店溪,該地住民,小川尚義將其視為分布於台北南部、西部至桃園一帶的雷朗人(Luilang);馬淵東一則認為是Katageran。
3.Kulonder:龜崙人,被認為是居住於今桃園附近的民族,但語言與其他民族各異,反而與南庄的塞夏族語關係較近,因此可獨立稱之為龜崙語。
4.淡水保壘以南,即指淡水河之南,包括八里坌(Parrigon)、Parricoutsie(別名南崁)、Pocaal(竹塹、新竹)、沿海岸南下急於以後的逢山八社。
5.噶瑪蘭三十六社或四十社:此地因反亂或沒有通譯,導致記述不良。
by frost515 | 2007-03-28 13:33 | ☆台灣史研討會☆